您所在位置: 华体会手机版>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人文大家讲坛第139讲开讲—训诂法则谈

 








622日下午,广西民族大学叶桂郴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于文科楼B4-1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训诂法则谈》的讲座。语言系徐前师教授,尹戴忠教授,语言系主任李康澄,秦凤鹤等老师及语言系1516级学生到场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叶桂郴教授解释了训诂学的含义及其意义。“训诂学与音韵学、文字学是传统小学的三大板块之一。地远有翻译,时远有训诂。训诂即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叶桂郴教授说道,他表示,训诂学与文学研究侧重点不同,在做语言方面的学术研究时,遇到一些细微的问题时也不能轻易跳过,而应重视问题,抓住发现问题的机遇。那么,如何发现问题呢?叶桂郴教授认为,首先应当多读书,才能发现问题,应当温故而知新。其次应多思考,思考时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并且有疑问地多思考,要留心字面简单,但意义有别的词。他列举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句中的错误解释,如“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屋漏”应解释为房屋的西北角,而非房子漏水;“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应解释为井栏而非卧榻。除此外,还应当多动手,多查阅工具书、文献,或检索百度。就如何认识问题,叶桂郴教授认为:前人做了注解,自己也觉得正确时就按照前人说法;对前人说法有异议时或找不到前人注解时应当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较为正确的结果。叶桂郴教授在讲座中也分享了他认为训诂学研究时应注意的原则:勿平实,忌好奇;重证据,忌臆测;宁阙疑,勿强解。叶桂彬教授援引《搜神记》、《文选》、《说文》等大量文献中的实例,说明当今广泛存在的对古文错解的现象,他强调这些现象应当通过人文学者的努力得到纠正。

 

李康澄就讲座中提到的关于湖南方言的问题与叶桂郴教授进行了交流。提问环节,叶桂郴教授详细回答了现场学生的问题,如对于一些诗词中存在的多种解释该如何分辨等。讲座结束后,各位老师与叶桂郴教授合影留念。

 

【新闻链接】
    叶桂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科技处副处长、《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广西语言学会理事。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