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华体会手机版>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96讲——破“成见”:百年古代文论现代研究再反思

425b9af733bb494a8fa6b364cdf4d8b2.jpg

 

332247ceceff4821bbc3e7fe841be63a.jpg

a7829a3cd998467489b3cdb050e8859a.jpg

e623c68446734470808b98013b01f12e.jpg


1018日下午,“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96讲在立言楼B4-1顺利举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理事、武汉大学大学文学院高 文 强 教授应邀来我院作《破“成见”:百年古代文论现代研究再反思》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袁星洁教授主持,我院胡红梅老师、余霞老师、邓桂英老师、李文浩老师、韩家俊老师以及171819级文学专业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场聆听。

在正式开讲之前,高 文 强 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文论现代研究近百年,到今天落得鲜有人知的局面,问题到底出在哪?高 文 强 教授给出的答案是破“成见”。以《西部世界》和《降临》两部美国电影为例,他详细地讲述了什么是破“成见”。他指出,知识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控制人类的程序,这就是所谓固化的“成见”。人类用他人灌输的理念、知识进行思考而并非真正的独立思考。人类思考问题更依赖于固化的成见。美国电影《降临》所反映的是知识固化后的自我限制。知识固化影响人类去认识真正的世界。高 文 强 教授引用《金刚经》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进一步阐述了“破成见”。

那么古代文论现代研究中的“成见”又何以体现呢?高 文 强 教授通过“刘勰是个什么家?”切入,具体解释了古代文论现代研究中的“成见”。众人皆知,刘勰是中国文学思想家。高 文 强 教授从刘勰生活时代开始考察,发现他在不同时间有着不同角色。在六朝时刘勰无人知晓,但后来却因为京城高僧去世写碑文而知晓。南朝时,他是佛学家。到了隋唐,他又成为了文学家。宋元明清时期,他从文学家转变为文评家。为什么会给刘勰如此定位?高 文 强 教授提出了“理论预设,方法先行”看法。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建立,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学科建设的基本模式包含四个引进:引进理论,引进方法,引进标准,引进规则。古代文论现代学科建立出现倒置现象,不像“西方文论”学科的建构有其自然发展的历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设之初便面临这样一种尴尬:我们建立了一种历史学科而这种学科在历史几乎不存在。以“文学”为例:如“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的“文学”指“文献”之学;而《文心雕龙》中的“文”指“文章”,范围也大于今天的“文学”。 高 文 强 教授认为,西方文学理论有其适用性,是探求文学“真理”的多元方法中的一种,不应成为标准。最后,对百年古代文论现代研究的反思,高 文 强 教授提出“面向真理,法无定法;法为我用,舍筏上岸;言下悟易,事上行难”的理念。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新闻链接:

高 文 强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并兼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秘书长,湖北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传统文化与中国文论、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等方向的研究。已出版《东晋南朝文人接受佛教研究》、《中国古代文论范畴发生史<老子>卷:道法自然》、《佛教与永明文学批评》等多部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佛学东渐与六朝文学思潮的嬗变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东晋南朝文人接受佛教研究”等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詹依依